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研究 >> 正文

教学方法的应用

2020-06-28  点击:[]

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现状的分析

通过近几年的公开课观摩,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列举如下:

语文:1、情境教学法    引导讨论法   2、运用有效教学理论,采取平等对话式与合作探究式方式3、讨论法

数学:1、引导探究式教学法  2、 启发引导式  3、没写教学方法4、观察发现、启发引导、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5、启发引导、动手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英语:1Situational approach(情景法); five-step teaching method(五步教学法)

2Playing games(做游戏):Describing pictures and exercises.(描绘图片、练习)

3The Communicative Method(交际法), Listening-and-answering Activities(听答、活动),Students-centered.(学生为中心)

4The Communicative Method(交际法);Discussion(讨论法);Pair or Group work.(两人活动、小组活动)

历史:1、讲解法   情境教学法  讨论法  比较法

物理:1、探究式教学、推理法、讨论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法   3、探究式教学、实验演示、实验探索、设问点拨、分析推理

生物:1、问题情境教学法、图表分析法、探究法2、没写 

化学:1、讨论、启发、引导   2、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变式二研究发现式创新教学程序  3、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政治:1、调查、引导、谈话法   2、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地理:1、讲解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2、讲解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信息:1、过程与方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

体育:12、组织与教法(没有概括)

归纳:

情境教学法  (问题情境教学法)

引导讨论法  

对话式

合作探究式方式(引导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启发引导式

观察发现、启发引导、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情景法

五步教学法

做游戏法

描绘图片法

交际法

学生为中心听答、活动法

两人活动、小组活动

讲解法 

比较法

推理法、

合作式教学法

实验演示法、(实验探索)

设问点拨、

图表分析法

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变式二研究发现式创新教学程序(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调查、引导、谈话法

讲授法(讲解法)

任务驱动法

练习法

思考的问题:1、你所说的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成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2、如果它是一种方法,你知道它的特点和操作的技术吗?

二、教学的认知问题

我们的教师常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教师讲了,而且自认为很清楚了,学生还没有全学会呢?

建构主义童话——“鱼就是鱼”

  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之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如图1所示:

 

1建构主义童话——“鱼就是鱼”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上,构造起对新知识的理解。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有一句经典的总结:“新知识总是停泊在旧知识的锚桩上。”就是说学习新知识一定要与旧知识进行联系,接受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缺乏全面性,含糊不清的知识会对新知识产生严重的干扰,导致新知识的学习出现似是而非的现象,给理解、记忆及应用新知识造成极大困难。

那么,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1、弥补旧知识的断痕 2、用恰当的方法传授新知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思考用什么教学方法更有效。

三、教学方法的界定

教学方法古已有之,有了教学行为,也就产生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对教学方法的思考。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曾经谈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 “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简单说: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它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里,教法与学法是统一的。教师无论是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还是对学法的指导与实践,无不贯穿着这种统一。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教的过程既传授知识又教给方法,从而达到将来不需要教,也就是教会了学生的怎么去学。

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相对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不存在绝对好的方法或绝对不好的方法。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对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

    其二,针对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态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说来,教师住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对教学方法掌握得越多,就越能找出适合特定情况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设备的多样化、现代化也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能。

    其三,综合性。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综合体。各种方法在运用中,需与其他方法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四,多样性。教学内容、目的是多样的,教学方法也势必是多样的。从今天来看,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趋势正在进一步扩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正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而涌现出来,原有的教学方法也正被赋予新的含义和光彩。

由此,我们应明确: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而贵在得法。

那么,现在人们比较认可的科学的教学方法都有那些?

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类: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分为三种:

1、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讲述法,

2、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演示法,

3、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

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

   二类: 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分为三种:

以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自我把握学习进程为特征的——自主学习,

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师生合作以及生生合作为特征的——合作学习,

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的——探究学习。

三类: 教与学并重的教学方法,分为三种:

以感受体验形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

以参与互动形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

以质疑问难形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这些方法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通过主动活动获取知识,是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方法的分类告诉我们,教学方法的侧重点,便于我们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状况,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当然一些新的所谓方法,还没有得到科学的认定,只能是在试验中。

四、教学方法的操作技术分析

(一)讲述教学法又称为讲演法,是指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以口述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应用的须知: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知识

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晰,有感染力

对学生的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把握学生注意力的时间(学生注意听讲的时间20分钟左右)

讲述中要与学生保持眼神接触,注意他们的状态,积极思考的程度。

要与其他方法综合使用,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生动性。

优点:

讲述教学法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教学方法,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常被人抨击,但由于其自身的一些优点,直到今天仍广为运用,并且在将来也不可能被完全替代。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1.操作简单、方便

    只要教师对学科知识有较多的了解并事先准备充分的教学材料,就可以随时随地加以运用。从现有的学科教学来说,它也适合大多数学科、大多数情况下的教学。

    2.经济、省时

    讲述教学面对的学生可多可少,在普通的四五十人的教室可以运用,在一两百人的教室也可进行。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最多的人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最为经济的教学方法。

    3.适宜传递较为艰深的知识感念

    一些较为抽象、艰深的知识体系和概念,学生很难通过自学或研讨掌握,需要教师为其开启智慧之门。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或通过具体例子对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阐释,使学生掌握其脉络。

    4.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

   对学生来说,学科的入门知识如果不能很好掌握的话,就无法掌握更为艰深的知识。讲述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科基础知识。

    5.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互为补充

   例如探究教学前的要点讲述、演示过程中的有关讲解、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概括等,都需要教师用讲述加以辅助。这些教学方法与讲述教学的互相配合,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讲述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了解其种种局限,对这些局限加以克服,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1.容易形成被动的学习习惯

    由于学生只是一味地聆听教师讲述的内容,缺乏变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只会聆听,不会发问,也不会思考的习惯。

  2.学习气氛单调乏味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参与相对较少,再加上教师长时间的讲解缺乏必要的变化,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相对减弱,学习气氛也因此显得单调乏味。

  3.无法考虑学生差异

    讲述教学法往往面对三四十人以上的学生,教师主要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水平等无法进行差异分析,因此在教学中也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不太适用于年幼学生和学科背景较弱的学生

    因为讲述教学常需要学生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对年幼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来说,不太适宜。对于本来学科知识背景匮乏、缺乏相关知识铺垫的学生,也不太适宜。

    5.对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要求较高

    讲述教学法的长处在于能深入浅出,有层次有步骤地呈现学科内容,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科知识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对要讲述的内容有较为精深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对知识作适当讲解,否则就会错漏百出。

    6.不适用于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和激发创造性思维

    讲述教学法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是教师讲、学生听,重在让学生掌握知识,难以引发学生对知识作较为深入的思考,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讨论法

基本步骤

  1.选择讨论内容

    一般说来,讨论内容选取的原则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基础,以能挑战学生的智慧、有效引导学生的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目的。具体到实践,下面的内容比较适合教师们组织讨论教学。

    (1)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意见分歧的内容。意见的分歧往往容易引起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自悟个中道理,从而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

    (2)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可用多种策略解决,是很好的激发探究思维的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

    (3)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内容。有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适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

2.合理分组

讨论教学离不开学生之问的相互合作,科学合理地分组是有效进行讨论教学的重要条件。

对于那些还没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建议从2人配对或4人相邻讨论开始,循序渐进,在取得经验之后再深化发展;对于那些进行大班化教学的教师,也可以考虑将78名学生分为一组。

经过研究表明:在互动上二人组明显高于四人组,差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谈话和相互影响两个特质上,二人小组的得分也显著优于四人小组,但四人小组能够产生更多的认知冲突。

常用的分组方式主要有:

固定分组——固定分组是指根据班级座位较为固定的特点,将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是目前课堂合作学习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随时进行,节省时间,常用的有两人小组和四人小组。

    自由组合——自由组合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组合而形成学习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相对固定分组,自由分组是一种随机性分组。自由组合实际上是一种非正式的、临时性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只为一次讨论或一节课临时组成,因此可以维持几分钟或者整节课。其目的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材料上来,建立一种有助于学习的氛围。

混合编组——混合编组是正式性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指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尽量保证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点,保证小组成员是异质的、互补的。在进行混合编组时,教师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一是学生的成绩。要保证同一个学习小组包含有成绩好、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保证小组成员的多样性。混合分组能够保证好学生和差生都可以从讨论中受益,比如那些成绩好的学生通过向其他同学讲解学习内容提高自己的认知、推理水平,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可以增强他们的从属感、接纳感和责任感;差学生能够得到教师以外的来自本组其他同学的更多帮助,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可以降低他们的焦虑程度。

二是学生的能力。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思维比较深刻,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效率,更能有助于每个组员的全面发展。

三是学生的性别。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个体在认知风格、能力和性格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小组中混合男女学生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角的产生则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四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往往带有家庭的烙印,而学生的家庭可能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或阶层。在讨论中,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的合作经验有助于他们适应将来的生活需要。

    以上最常用的几种分组方法并不是相互对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有机地将它们结合在一起综合使用,从而使分组更加合理。其实,无论分组有多少种方法,都可以归纳为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同质分组是将年纪、背景、兴趣或能力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异质分组则是将不同背景、文化和性别的学生分在一组。同质分组能够使学生按最适合自己能力的进度和水平工作,而当他们与程度相当的人相互交流时会特别感兴趣,并且能够相互激励、相互赏识,但当小组得不到正确的指导时,同质小组里相对弱的学生不能得到发展。异质分组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其他同学对问题的看法,但当小组缺乏明确的指导,或对一个人的背景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时,小组内部会产生疏远感。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各有优缺点,因此,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它们的优点结合学来并避免其缺点——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

    3·安排讨论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开放式、半开放式和集中式三种途径来组织教字内容。

    1)开放式由基本式和变式组成。基本形式指全班不设统一讨论主题,小组讨论题目由学生提出,学生自愿组成讨论小组,各小组讨论的主题互不重复。这类组织方式的特点是,各组讨论题目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选题领域不受限制,比较适合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发展;小组讨论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经展示交流,将拓宽同学的视野。

    变式指与基本式的不同点就在于,每一个讨论题目至少有两个小组各自独立地开展。变式基本保持了基本式的优点,同时又便于形成“组问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

    (2)半开放式也可以分为基本式与变式。基本式指全班确定一个共同的内涵丰富的讨论主题,然后由学生提出一个在该主题范畴下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将这些题目交全班讨论予以调整(如合并相近题目,删减不适当的题目等),确定一批可供讨论的题目。由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开展讨论,各小组讨论的主题相同但具体题目互不相同。半开放式的特点是,学生必须在统一的主题范围内,自主选择讨论题目。

    变式与基本式的区别在于小组讨论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讨论,易于达到“组内合作、组问竞争”的效果。

    (3)集中式。基本式是指由教师或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讨论题目,作为唯一的讨论题目,各学习小组独立开展讨论。

    这种组织方式讨论题目集中,但各小组讨论的视角、方法、过程乃至结果  各不相同,差异性大,所以学习活动仍然具有开放性特点。但是“组间竞争,可能比较激烈,相应地引发组内学习伙伴间较强烈的合作动机;在小 组讨论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全班就同一问题成功地开展讨论与交流。这种组织方式不仅适用于综合性活动型研究性学习,而且适用于学科教学。

    4.组织实施讨论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座位一律是“秧田式”的排列,这种学习环境与讨论教学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背离的。在讨论教学中,“课堂被拆分开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也就是说学生的活动经常按照成对或小组的形式组织起来,学生的同伴关系和任务小组成了教师注意力的核心”。

在我国,讨论环境的创设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座位的改变上。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讨论,对空问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如4人一组的空间结构可以设计为“田字格”型,5人或7人一组的空间结构可以设计成“T”型,6人一组的空间结构可以设计为“马蹄”型或“u”型,8人分组可以采用方型排列,等等。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分组方法,不论如何摆放学生的座位,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座位空间的安排要能够使教师很容易地靠近每一个小组,方便教师对讨论进行及时的指导与监控。

    5.概括总结

    由于在讨论中,学生的认识和看法常难以统一,得出的相关结论有时也并不见得正确,或者学生的见解需要进一步扩展,所以,在学生讨论之后,一般要伴随有教师引导下的概括总结环节。

应用须知

    教师需要谨慎地运用讨论教学法,切忌随便寻找一两个题目就提供给学生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

  学生的认知能力、聆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和能力等,都是讨论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学生年龄小或已习惯于听讲的话,就需要加以注意,他们可能并不能真正参与到讨论过程之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在一开始讨论时教师要多些主导和指引,讨论的人数可以较少,讨论的任务范围可以相对较窄,问题的取向可以较为接近生活事实。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讨论能力提高了,再增加讨论的难度。

    2.注重与其他教学活动配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时常会感到讨论花费时间过多,是较为“奢侈”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单一地使用讨论教学法,把讨论作为教学中唯一的活动时,的确会存在这一问题。但是,如果教师把讨论看作教学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辅之以其他教学方法,将其视情况置于教学的不同阶段,取得的效果会较好。

    3.要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讨论的问题,教师要做精心的准备,一方面是题目的设计,另一方面自身也要对与题目相关的材料作细致的了解,以便应对来自于课堂上的种种不测。此外,教师要在讨论的组织上有较为充分的设计,对分组的原则、分组的方式、教师引导的方式等做相应的准备。

    4.注意从生活世界中寻找讨论问题

    选择讨论的题目除了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之外,还要注意它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来自于学生生活世界的题目,一般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愿望,使讨论不至于流于形式。

    5.注意控制时问

    讨论的时问通常会因学生的踊跃参与或参与不足而与原有设计有比较大的差异,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现场情景,调控讨论的全过程。这样做不只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管理时间的能力,让他们明了在完成相关任务时,需要有时问概念和对时问的掌控。

6.注意调控讨论进程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放弃自己的指导作用,比如有学生的发言离题太远,教师便须唤起他的注意,重复解释所讨论的主题;如有两个或更多的学生因意见不同而发生争执,教师则需为他们调解,使大家和平友好地交换意见;如有学生垄断讨论,说话时间太长,或说话次数过多,以致剥夺了别人发言的机会,教师则需婉言劝阻,使大家发言的机会相对均等;如有学生畏缩不前,不愿在讨论中发言,教师亦须劝告,鼓励其发言;如有学生说话词不达意,教师也要帮助他表达清楚;如有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可作简要的回答,但最好是提示线索,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7.注意归纳总结

  一般来说,讨论的最后环节通常都是教师的归纳和总结。这样可以梳理出讨论中的基本知识点和主要观点,提炼讨论的精华,纠正学生讨论中出现的不当看法,对讨论中学生参与的情况进行评析。在讨论教学法实施时,这一环节非常重要。

   优点

一般说来,讨论教学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牢固掌握知识  

    由于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思考和与他人的交流、辩驳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这种经由自己探索得来的知识,较教师一味讲授的知识,掌握的要更为牢固。

    2.调动学习积极性    l

    讨论教学是在学生之间的合作或师生之间的合作中进行的,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智慧碰撞中掌握知识。 

  3.掌握讨论技巧  

  学生能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懂得如何聆听他人的观点,如何在分析他人观点基础上作出回应,并懂得如何用恰当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如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来表达相关信息,同时也逐渐学会如何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不同人的不同观点。

4、形成开放的胸襟和民主的态度 

    学生通过讨论的实施,学习、了解他人的看法,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从别人的回应中察觉自己所存在的偏见。在不断的分享、争论、合作中培养自己接纳和尊重别人的态度。

 

  1.教学环境的局限

  在我国中小学特定教室环境里,通常是教师和学生在较为狭小的空间里实施教学活动,每个教室少则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甚至更多,并且座位和摆设不利于学生自由走动,即使调整座位,也会对正常的教学造成一系列影响。在这样的场景中,讨论难以有效地进行。

  2.教学时间的局限

  讨论花费的时间多,不利于在单位时间内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条件下,许多教师反复权衡后常会放弃讨论教学法的运用。

  3.教学管理的局限

  讨论教学法需要教师具有多方面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技能,如讨论过程的调控、讨论实施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讨论后的提炼与汇总等,教师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最终放弃讨论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

  4.学生人数的限制

  我国的中小学大多还没有实施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室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对讨论的组织来说,是个难题,同时也不易达到讨论的预期效果。

  5.考试评价方法的限制

  讨论组织得当,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无疑是有益的,但如何评估讨论的效果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问题。

 

                                            

 

 

 

 

 

 

 

上一条:教师说课、讲课、听课、评课诀窍大全 下一条:高三二轮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关闭